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北京胡同热炕头 (第1/2页)
第十六章 北京胡同热炕头 此时的张作霖,正如彼时的吴佩孚,人人喊打,四面楚歌,五省联军止步徐州,下面的大戏由国民军接着演,冯⽟祥部岳维峻和孙岳率军东⼊山东,北⼊直隶,与直鲁联军大战,戏正酣时,奉军第三军团副团长郭松龄连发三篇通电,慷慨陈词,宣布倒戈反奉,逼张作霖下野。 郭松龄乃奉系大将,手握精锐,老帅在正⽔深火热之际,不但不尽忠报效,反而起兵反叛,此举与去年冯⽟祥叛曹吴之举一般无二,张作霖猝不及防,仓皇退往关外,一时间狼狈之际。 据说吴佩孚得知郭松龄倒戈之后,哈哈大笑,下令军队止步,发电报给张作霖称:某生平最恶反复无常之小人,不意鄙处有一冯⽟祥,尊处亦有一郭松龄,叛乱相寻,纪律无存,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某愿悉力相助,共张挞伐。 张作霖接到电报后大发感慨,说是还吴子⽟够朋友,讲义气。 对于郭松龄的倒戈,陈子锟亦有看法,他和张学良过从甚密,与郭松龄也有來往,道知此人虽颇有才华,但心胸狭隘,又与杨宇霆等人素來不和,杨宇霆抢了他的江苏督军位置,本來就心生愁怨,此次奉军大败,杨宇霆连丢海上苏皖等地,却未曾受到惩处,让本來打算幸灾乐祸一把的郭松龄极为失望,进而对张作霖心生怨恨,趁着天下大乱,己自手上又有重兵,索性反了便是,至于些那义正言辞的讨张檄文,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南方战事稍停,北国中陷⼊混战之中,冯⽟祥的国民军、吴佩孚的讨贼军、张宗昌李景林的直鲁联军,郭松龄的反奉军,打得不亦乐乎。 陈子锟置⾝事外,通电呼吁和平,暗地里却秣马厉兵,随时准备加⼊战团,扩展生存空间。 大戏连连上演之际,⽇本客轮天津丸抵达海上,游历欧美⽇本的前皖系大佬徐树铮上将回国了,与去年此时被租界当局驱逐出境的遭遇不同是的,这次可谓风光至极,不光海上滩各界闻人前來迎驾,就连五省联帅孙传芳都从南京专程赶來欢迎。 徐树铮意气风发,在海上发表演说,谈及己自游历欧美之经历,更是如数家珍,访问美英法意荷瑞士比利时等国,无不受到热烈欢迎,又曾在英国皇家学院演讲,会见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国美总统柯立芝,俄国斯大林、托洛斯基,⽇本天皇、首相等,放眼华夏,有此殊荣者唯徐又铮一人而已。 “连墨索里尼都我和谈笑风生。”是这徐上将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 江东,督办公署,陈子锟将申报狠狠摔在茶几上,吓得佣人们噤若寒蝉,大帅留起了八字胡,愈加威严,不由得人不心生畏惧。 让陈子锟生气是的徐树铮此番回国竟然如此⾼调,这厮在外国游历的时候都难耐寂寞,发密电授意杨宇霆杀掉己自,回国之后岂不更加猖狂,眼下局势比皖系、直系当政时期更加混乱不堪,家国四分五裂,军阀东征西讨,更加便于徐树铮样这的角⾊浑⽔摸鱼,火中取栗。 陈子锟立即写了一封密信给李耀廷,让他寻机把徐树铮⼲掉,这种脏活不可能让精武会的欧阳凯來⼲,毕竟太过机密放心不下,也不能让三枪会或者驻沪噤烟总队來⼲,为因很容易露出马脚,唯有李耀廷这个海上本地大亨出手,事情才能办的不漏蛛丝马迹。 如今徐树铮名声显赫,出來进去都有保镖伴随,更是沪上名流们的座上宾,想杀他真不容易,至少得筹划上十天半个月的,就在李耀廷安排了枪手准备下手的时候,徐树铮竟然奔赴京北去了。 陈子锟得报极为震动,为因北方局势极为紧张,到处是都战争,徐树铮的策略无非是联合直皖奉,对抗冯⽟祥而已,而京北
然虽有段祺瑞坐镇,冯⽟祥的势力也不小,此去如同飞蛾扑火,更显徐树铮之心⾼气傲。 徐树铮敢去,我难道不敢去了,陈子锟遂决心进京探听形势,两位夫人听说之后,都苦劝他不要以⾝犯险,陈子锟说:“此番进京是秘密行动,轻车简从,谁人能知,我这次北上,是有大事要做,于国于民都常非重要,非去不可。” 陈子锟只带了数名卫士,着便装经陆路前往京北,津浦路向北而行,列车极慢,经常为运兵车让道,原本两天的行程走了数⽇才抵达天津,与乘船前來的李耀廷会合。 时值年末,气候寒冷,冰天雪地,呵口气都变成⽩雾,冯⽟祥的国民军经已打败奉系李景林,占领了天津和整个直隶,国民军纪律良好,京津铁路畅通无阻,两人带着手下乘车前往京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