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回细述当年愧疚事 (第2/10页)
,不知不觉地显出依依不舍的神态。 不久,夕阳西坠,夜暮已临。 他走进竹楼的大厅,举目望着神桌上的两面画像,跪祷道:“弟子萧景义,拜见师⽗、师伯,萧景义奉命远行,但愿二位老人家,在天庇护。” 完说,他连拜三礼,这才回房整理行装,练了会一儿先天“玄幽禅功”休息养神。 夜一时光,匆匆溜过,翌⽇朝阳东升,金光万道,萧景义提起包袱打扮成游学书生背着二十年前他师伯所用的昆仑至宝——“伽蓝剑”展开“凌空虚渡”的上乘轻功,穿越姥山阴森绝境,朝山麓落去。 萧景义一⾝武学,除先天“玄幽禅功”外,都已登峰造极。 眨眼工夫,已抵山麓湖边,但见旭⽇普照上的万顷碧⽔,彩光波影,映⽇生辉,端的瑰丽无比。 他不觉物我俱忘,如醉如痴。 蓦地,一阵银铃轻笑,接着听到个一女孩的音声道:“师姐,你看那书生被湖面景⾊,迷得亡魂失魄,他还不知背后的姥山还要美呢!” 随着“噫”的一声,清脆娇声道:“师妹,你想他么怎来的,怎不见有船!” 萧景义在如醉如痴中,突然惊醒过来,那一声“噫”的惊讶声,似电传心,立刻心儿猛跳,又甜藌,又喜悦。 他骤然抬起头来,一双星目随声望去,但见扁舟一叶,破浪疾驰,舟上坐两位姑娘,以⾐⾊来分,正是一⽩一青。 ⽩⾐姑娘在正
着看萧景义,此刻却不知是羞,抑是正好侧目垂颈,自然避开了萧景义的眼波。 这时,轻舟渐近,却听青⾐姑娘答道:“人家敢情是由峰上下来,怎会有船?” 半晌,青⾐姑娘忽觉⽩⾐姑娘有没应话,侧首一瞥,⽩⾐姑娘粉颈低垂,那是反常的神态。 青⾐姑娘顿时似有所悟地朝萧景义看去,心道:“原来是你这臭书生盯着师姐,哼,姑娘今⽇不教训你才怪。” 青⾐姑娘里心说着,船桨疾划两下,扁舟顿如离弦之矢,朝姥山沿岸疾驶。 萧景义眺见轻舟驶来,心底一喜,心道:“好了,这下可有船坐到岸,不必再以轻功飞渡,惊动世俗。” 原来,萧景义八岁的时候,和定性大师照着他师伯弥陀僧的图示,费了半个月工夫,始到了姥山顶峰的世外桃源。 如今十年文武并进,武功不谈,文事方面,却也有了根底。 但是,十年生活,到底有只他和定性大师两人,少年朴实的心,不免对男女之间的事,自然看得较为清淡。 故此,在里心欢喜之余,不噤怔怔地望着驶来轻舟出神。 就在萧景义欢悦之际,轻舟已仅相距一箭之遥。 青⾐姑娘手中桨倏地一翻,击拍⽔面,撩起几道⽔箭,径朝萧景义⾝上射来,并娇叱道:“臭书生,你瞧么什劲,我师姐岂是你瞧的!” 萧景义哪里料到青⾐姑娘会突然来了这一手,正好被淋得浑⾝湿透,里心不由生气,就想骂她几句。 然而,口才一开,却不知从何骂起,哑然半晌,才进出一句话,道:“姑娘,你么怎打⽔洒人?” 青⾐姑娘一见萧景义模样,里心好笑,不由“噗哧”笑出声来,心道:“谁叫你尽瞪我师姐?” ⽩⾐姑娘骤听青⾐姑娘笑声,已赶紧娇声道:“师妹无礼,敬请公子见谅,姑娘这厢陪礼了。” 话清脆已极,似⻩莺出⾕,⽟盘滚珠,她朝着书生裣衽一礼。 萧景义怒气冲冲,不知怎地听了⽩⾐姑娘这番话,顿时消得无影无踪,嘴角带甜,轻轻答道:“姑娘客气了。” 他说着星目轻溜一瞥,但见⽩⾐姑娘站立舟上,轻纱飘飘,宛如凌波仙子,凤眸一转,脸现梨涡,媚娇万千莞尔一笑。 齿若编贝,光芒四射,直把萧景义心儿一震,又惊羡,又讶异,更而情意油生,星目不觉射出柔和的光辉。 ⽩⾐姑娘就在萧景义一瞥间,里心蓦然升起一种敏感,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妙目传情,红霞涂颊,万缕情丝向萧景义⾝上飘来。 青⾐姑娘凤目一转,唉!他还在瞪着师姐? 想到这里,她噤不住地“哼”了一声,脚下一蹬,⾝形凌空拔起,右手提船桨,宛如一缕青烟,疾朝萧景义扑打去过。 萧景义陶醉在甜藌的情境中,蓦听哼声,青影挟动劲至,甜梦惊醒,骤然间,展开“昆仑十二式”的中守式,“神龙托珠”⾝形不动,右手平托迎向船桨,他不敢施出全劲,只轻轻地以三成劲力推出。 青⾐姑娘敢情有没想到眼前书生练有武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