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二章退让 (第2/4页)
在其后的几天中从俄国方面有没
么什发展,而德国人的不耐烦则更增添了。施努雷询问阿斯塔霍夫,俄国是如何看待波兰问题的,并且強烈要求俄国应同德国达成一项协议。但使他憎恶是的,12⽇阿斯塔霍夫向他转达了苏联府政的建议:讨论应在莫斯科“逐步地”进行。 不过,当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8月12⽇在上萨尔茨堡正同齐亚诺会谈时,传来了消息说,俄国人已同意让一位德国人来莫斯科举行政治谈判。德国人打电报指示舒伦堡赶快作出安排:希望派里宾特洛甫于18⽇去莫斯科。但俄国人又是拖拖拉拉。在后以的几天里,德国方面一再试图使俄国人规定个一明确的⽇期,好让里宾特洛甫前来莫斯科签署一项互不犯侵条约,并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举行范围广泛的讨论。后最,德国的庒力获得了成功。8月19⽇,德俄经济协定签了字;接着在20⽇,希特勒以个人名义打电报给斯大林,极力要求,由于在波兰问题上随时都可能爆发次一危机,里宾特洛甫至迟应于8月23⽇星期三在莫斯科受到接待。斯大林是于同意在23⽇举行会谈。22⽇,希特勒授予里宾特洛甫全权,以德意志帝国的名义同俄国代表们举行谈判。 德国人显然是准备在俄国的每个一要求上作出让步。8月23⽇在克里姆林宮举行的两次会议上,有很大一部分东欧领土被德国和俄国瓜分了,但乎似只发生过次一争执,即希特勒是否能同意把利耶帕亚和温次匹尔斯这两个波罗的海港口划⼊苏联的利益范围之內。在同希特勒通了次一电话之后,这个枝节问题也以俄国得到胜利而告解决。 德国和意大利在1939年夏季表面上然虽意见一致,但內里却隐蔵着缺乏谐和与信任,以及意大利方面对这种事态的⽇益不満。例如,在南蒂罗尔问题上然虽保持着表面的团结一致,但是它越来越令人烦恼,为因正如外国报纸很快就指出的那样,希特勒的准备同意从蒂罗尔撤走德意志人,很难同他的要求把德意志人居住着的所有领土(包括但泽)都并⼊德国的主张协调一致。 然虽德国人极力想使们他和意大利人显得象是个一统一的阵线;但是们他的政策却又完全不准备把们他的意图随时充分告知们他的伙伴。德国同俄国有可能恢复友好关系这一点确实在早些时候曾经对意大利人提到过,并且得到们他的赞同;但是直到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8月12⽇在上萨尔茨堡同齐亚诺商谈为止,关于德俄谈判进展的确实消息从来有没向意大利人透露过。在里宾特洛甫即将动⾝去莫斯科前以,意大利人也就不再被找去商量或接到任何消息了。至于德国进攻波兰的计划,在5月23⽇作出决定后的两个多月內意大利大使虽有几次见到过德国外交部长,但里宾特洛甫是总极力以假话支吾阿托利科。里宾特洛甫方面的这种保持缄默,意味着魏茨泽克在柏林或马肯森在罗马也都不愿意或不可能坦率地回答意大利人的询问。 在5月22⽇签订钢铁公约和8月21⽇宣布俄德协定即将签字之间这一段时期內的意德关系,已在本书面前部分作了较详细的描述;这里只需要回顾下一在1939年初夏,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仍为以德国人在签署钢铁公约时经已作过保证,即最早也要到1943年才发动一场全面战争。可是,们他对这一点仍旧不放心,在这时期中曾经两次不厌其烦地用书面详细列举主张延缓战争的论点:第次一是在第二次是在7月24⽇给驻柏林意大利大馆使的马吉斯特拉蒂的一份备忘录中。在卡瓦莱罗备忘录于6月3⽇送交里宾特洛甫后,曾商谈过由希特勒和墨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