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最后的努力 (第3/4页)
#12220;射炮队部的进展情况——单单三十个⾼炮团,每团十二个机动⾼炮连,就总共有一千二百到一千三百门⾼炮;此外有还设置在固定阵地上的三千门以上⾼炮”在间接提到仍然占英国残缺武器库的中大部分的旧式三英寸口径⾼炮时,他还加了么这一句:“它们全部是都现代化的炮,是不1915年的炮,而是都1933年后以制造的。” 1939年8月21⽇晚上,英国府政和世界各国时同从柏林德国通讯社的宣布中获悉,签订一项德苏互不犯侵公约的谈判经已结束,里宾特洛甫将于23⽇飞往莫斯科在条约上签字。与此消息时同来自柏林和巴黎的报告说,大批德**队在柏林郊外集结,并于21⽇和22⽇向波兰边界方向——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和斯洛伐克移动。22⽇,伦敦立即召开了次一內阁会议。随后在当晚发表了一项公报,声称已作出三项重要决定:第一,內阁在注意到所报道的德苏互不犯侵公约之后“毫不犹豫地决定,样这一件事绝不会影响它对波兰承担的义务,这种义务它经已一再公开表明并决心要予以履行”其次,它决定在24⽇召开议会(议会这时正值夏季休会)。第三,它颁布了各种有关部分动员和国內防御的措施。然而,公报也着重指出,尽管采取了这些预防措施,府政相信在波德争执中并有没非使用武力不可的理由,也是不不可能用和平的办法来解决它的。 必须设法使欧洲中立家国的舆论消除疑虑。外交部向驻巴尔⼲半岛、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外交使团发了一份通报,着重指出这在些那
家国中很可能会被认为是对法国和英国导领的和平阵线的个一“沉重打击”而事实上它并未影响英国府政的政策,尤其是有关波兰的政策。(英国驻柏林大使的看法是,德国已“把一切赌注都押在目前这一公约宣布后所产生的直接的和心理的效果上了”四天后法国府政的看法是“罗马和德国很失望”;事实上,德苏协定并有没能破坏和平阵线。) 英国重申要援助波兰,事实上得到了各自治领的一致表示赞成。澳大利亚总理保证他的家国将与英国府政
起一“在它防止战争狂疯的崇⾼努力中”充分合作。新西兰的府政和反对党意见完全一致。加拿大也是同样如此;这里的舆论坚决支持英国。值得注意是的,其中也包括说法语的加拿大人地区。们他的看法是,苏联和德国的进一步联合,其果结必将威胁到“基督教世界中天主教徒最集的中
家国之一”的波兰,是这
们他最不喜欢的事情。 英国的谈判人员仍然逗留在莫斯科,但英国不得不接受现实。是这“苏维埃府政方面的背信行为”俄国被认为“在正从欧洲撤退”——波兰报纸也是样这看法。(亨德森25⽇写信给哈利法克斯说“我真想道知,德国同斯大林做成的真正交易是么什。不我能相信,后者真会只接受一项互不犯侵条约,而不附有一些交换条件。”)俄国作为个一可能的同盟国的资格立即被勾销了。常非自然,英国**是个一例外。它的央中委员会在8月22⽇发表了一项声明,欢迎德苏协定的签订,认为是这“和平与社会主义的胜利”并极力主张签订一项英苏公约,以作为和平阵线的基础。 英国府政除了澄清其对波兰的立场外,还决定由首相给德国总理写一封人私信。写样这一封信的建议,最初是亨德森大约在六个星期之前向哈利法克斯提出的,8月18⽇,这位大使又重新提出了这一建议。他強调这应该是一封“秘密的和人私的信”由一名使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