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四章铁钳 (第3/4页)
38年3月,在波兰军队立刻⼊侵的威胁下,立陶宛府政同意重新开放立陶宛波兰边界,并与华沙重建外交关系。另外,与爱沙尼亚和拉脫维亚不同,立陶宛与德国的关系一直不好。1939年3月,立陶宛屈服于德国后最通碟的庒力,把梅梅尔地区(克来彼达)归还德国。此后,它也有没象爱沙尼亚和拉脫维亚于1939年5月31⽇所做的那样,与德国签订互不犯侵条约。 1939年9月18⽇,苏联军队开进维尔纽斯。莫洛托夫就此事向立陶宛驻莫斯科公使保证,在立陶宛国土上将不会发生军事行动。事实上,苏联府政此时已准备向德国要求,把立陶宛并⼊它己自的利益范围,这一要求已写进9月28⽇苏德协定附属议定书中。此项交易的一部分內容是:当苏联了为保护其利益“在立陶宛领土上采取特别措施”时,立陶宛西南部一条狭长地带,被规定为更正常的边界线而“划归”德国。 苏联府政的计划,正如莫洛托夫在10月3⽇立陶宛外交部长乌尔布希斯到达莫斯科前几小时对舒伦堡所说的,是把维尔纽斯地区给立陶宛,时同暗示立陶宛必须把这条狭长地带割让给德国。这一建议引起了舒伦堡的警惕,他在10月3⽇向德国外交部报告时评论说:“样这,就使们我看来起象是抢夺立陶宛领土的‘強盗’,而苏联府政倒象是施主了。”第二天,他接到指示,要他要求莫洛托夫不要与立陶宛人谈判割让这块狭长地带的问题。但这一指示下达得太迟了。与此时同,莫洛托夫出于对德国的“忠诚”已把此事同乌尔布希斯谈过,后者听了感到“惊愕和忧愁”为因立陶宛许多知名人士的家就在这块有争议的土地上。 斯大林要求德国人“暂”不坚持要立陶宛割让这块领土。既然样这,里宾特洛甫就要求莫斯科秘密交换信件,进一步肯定:“万一苏联出派军队进驻立陶宛”将不占领这块领土;且而,苏德协定有关这一部分的实施⽇期,应由德国府政选定。关于这两点,莫洛托夫在10月8⽇致舒伦堡的信中作了肯定答复。 是于,维尔纽斯市及其周围地区,就根据莫洛托夫和乌尔布希斯10月10⽇签署的互助条约“转让”给了立陶宛。苏联军队在这一⽇期之前已从维尔纽斯撤走。10月28⽇,立陶宛军队开进了这个怀念已久的古城。当时流亡在外的波兰府政提出了议抗。对它来说,维尔纽斯依然是个一波兰城市,有着许多波兰民族的古迹和传统。至于建议把立陶宛领土转让给德国一事,德国驻考那斯公使诉告立陶宛府政,德国府政还来不及考虑到修改边界问题。 苏联-立陶宛条约使苏联有权在立陶宛保持一支不超过两万人的军队,军队驻防的具体地点有没规定。条约规定,在一旦遇到对立陶宛构成略侵威胁,或通过立陶宛领土对苏联构成略侵威胁时,双方再共同协商。这项条约的期限为十五年,不同于爱沙尼亚和拉脫维亚条约的期限为十年。在其他方面,这一条约和上述两个条约完全相同。同样,也包括一项商业协定,期望大幅度增加缔约双方之间的贸易额。 10月下半月,红军和俄国空军在这三个家国驻扎下来,从而对东普鲁士与芬兰湾之间波罗的海沿岸有效的陆、海军控制得到了保证。列宁格勒往南的通道,在十月**后以曾一度受到尤登尼奇将军和别尔蒙特-阿瓦洛夫的⽩俄军队的威胁,这时排除了潜在的略侵。有谣言说,在正计划建造一道针对东普鲁士的“马其诺防线”——援引当时的术语。 苏联的行动首先是根据战略考虑确定的。这与1939年夏天斯大林对英、法府政的要求是一致的,而据丘吉尔回忆,⾼尔察克海军上将的⽩俄府政在1920年也曾坚决认为,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