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八章卫星之国 (第3/4页)
強对希特勒失约,和他不愿意从德国的胜利中失去得到好处的机会。当8月21⽇里宾特洛甫在电话中通知齐亚诺,他即将去莫斯科签署一项互不犯侵公约时,情况仍旧是样这。意大利了为置⾝于战争之外而采取的后最办法,即提出一份德国许也不可能给予満⾜的、但迫切需要的战争物资清单,以及墨索里尼和齐亚诺的努力设法安排次一会议来讨论和平解决各项问题的办法:所有这些将在后以的一章中予以叙述。后最,以可注意到是的,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在这阶段仍然分十关心于如何使轴心国团结一致的外表保持下去。 由于在8月23⽇同俄国签订了一项公约,德国不仅打破了那个它相信西方家国
在正它四周试图加以缩紧的包围圈,且而朝孤立波兰的方向也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在夏季的几个月里,德国一方面重申它早先所作的诺言——尊重西欧家国的中立,另一方面则继续进行谈判,想通过同北方家国签订互不犯侵公约或同东南欧家国签订经济协定之类的办法,来确保在东欧有个一“善意的”中立局面。除了要被孤立的德国牺牲品和它的新朋友之外,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所有家国都有个一共同特性:它们在军事上都常非虚弱。它们之中大多数家国拥有德国极其需要的原料,并且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既害怕俄国又害怕德国。 然虽存在着地区性的联盟——例如,在波罗的海各国之间和巴尔⼲协约各成员国之间——但是在这些家国中并有没真正的结合力,有如在奥斯陆公约各国之间所能找到的那样。它们的主要交通线大多数是直通德国的,这表明了它们的出口所采取的路线。所有这些家国在第次一世界大战后,都从边界的改变中得到了好处或受到了损失,此因也以可分成“満意的”或“不満意的”两类家国。这些就是它们仅的有相似之处。 芬兰和波罗的海家国 德国的外交密切注视着在6、7月间发生的剧烈争论,即俄国坚决主张应由苏联和西方家国共同给予芬兰和波罗的海家国以保证。6月30⽇,魏茨泽克指示驻拉脫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的德国公使,如果英俄两国对这些家国的联合保证一旦宣布,德国希望各有关府政重申它们的中立立场,并拒绝接受这种保证。6月底,德国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去爱沙尼亚和芬兰作礼节性访问,但是芬兰和波罗的海各国府政
己自对俄国的建议所作出的自发而又強烈的反应,使得柏林的任何庒力都成为不必要了。 从7月底宣布俄德经济谈判恢复时起,波罗的海各国越来越感到不安。德国驻赫尔辛基公使布吕歇尔于7月26⽇报告说,芬兰外长埃尔克科曾经提到谣传德国打算同意将波罗的海各国划⼊俄国的利益范围;不过,他经已答复说,德俄谈判只限于经济问题。 到了7月底,德国向俄国保证,它愿意调整它对波罗的海各国的态度,样这就以可“尊重苏联在波罗的海的重要利益”8月中旬舒伦堡奉命去诉告莫洛托夫说,德国“准备同苏联联合向波罗的海各国提出保证”当公约后最于8月23⽇在莫斯科签字时,它附有一份秘密议定书,划分了“在整个东方地区双方的利益范围”除了立陶宛划归德国之外,波罗的海各国被当作是俄国的利益所在地区。 然虽波罗的海各国对这笔交易的內幕并不明确了解,然而它们毫不怀疑它们所处的危险地位。8月7⽇,爱沙尼亚驻莫斯科代办向舒伦堡建议,德国以可象保证比利时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