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帝国战略 (第1/2页)
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帝国战略 朝廷编制有定数,以李斯跟房玄龄的才⼲,至少也是署长之位,就算位列四大臣,乃至请⼊內阁,是都
以可胜任的。(最快更新) 奈何这些职位,眼下都调整不了。 就连有没固定编制的內阁,欧阳朔也不准备新增阁老。眼下內阁经已有一位首辅,三位次辅以及两位兼职次辅,⾜够了,再多,就显得臃肿。 可不安排又不行,总不能让样这的大才闲置吧,那实在“暴殄天物” 在正欧阳朔犯难之际,姜尚站了出来,道:“陛下,微臣为以,该到了为三大都护府配备长史跟录事参军的时候了。” 作为一区域总领衙门,都护府自然是不空架子,除都护之外,有还两位最核心的属官,就是姜尚讲的长史跟录事参军。 长史相当于都护府幕僚长,定位跟现代社会的秘书长类似;录事参军相当于都护府的参谋长,可视为都护的军事参谋。 鉴于大夏在都护府依然实施军政分离,长史地位要远⾼于录事参军。 按大夏制,都护府划分为大都护府跟上都护府两级,为因在军中,上将军位列大将军之上,故而上都护府也位列大都护府之上,跟唐朝制度有别。 上都护位列正二品,跟鸿胪寺卿、御史大夫以及首席官同级,品级⾼于四大院副大臣,低于四大院正大臣。 相应的,上都护府长史位列正三品,跟行省总督同级。 大都护位列从二品,跟四大院副大臣以及京兆伊同级,品级⾼于行省总督。大都护府长史则位列从三品,跟四大院下设署长同级。 前番调整,京兆伊由正三品提升至从二品,彰显京师战略地位。(最快更新)于此时同,大夏行银作为央行,行长更是由从三品直接擢升至从二品。 大夏商业行银跟大夏农业行银的两位行长,则延续从三品定位。 南疆都护府下瞎五大行省,自然是上都护府,此因完整叫法应该是南疆上都护府。北疆都护府仅下瞎三大行省,暂时还是只大都护府。 在攻陷洲非九国之后,洲非都护府也顺理成章地晋升为洲非上都护府。 姜尚在此时提出,为三大都护府配备长史跟录事参军,一是加強都护府建设,好好辅佐都护;二则也暗指,该对都护给予相应的制约与监督。 欧阳朔听了,若有所思,笑道:“爱卿所言甚是。” “陛下圣明!”姜尚欣慰。 事情就是么这巧合,李斯、房玄龄以及尉缭三人,都算是谋臣出⾝,均能文能武,至甚
有还过担任长史经历,刚好对应三大都护府。 商议之后,决定任命李斯担任南疆上都护府长史,房玄龄担任洲非上都护府长史,尉缭担任北疆大都护府长史。 相较而言,洲非形势最是错综复杂,李斯应该是合适的洲非上都护府长史人选,是只欧阳朔考虑到,一则木兰月年幼,怕驾驭不住李斯;二则也是⽩起在洲非战区任职,了为避嫌,同为秦臣的李斯也不能前往洲非任职。 好在房玄龄也⾜智多谋,兼且性情敦厚,颇有长者之风,想来会成为木兰月的得力助手,辅佐木兰月成为一名为朝廷镇守边疆的大员。 至此,该轮人事调整就告一段落。 离开之前,寇准问:“陛下,关西行省治所,选在何处?”无论是长安是还咸阳,充当行省治所都绰绰有余,就是如此,才不好办。(最快更新) 选哪一座,都容易让另一城的百姓不満。 欧阳朔却是轻拿轻放,笑着道说:“先来后到,就定咸阳吧!” “诺!” 寇准叹服,样这的话,想来长安无话可说。 … 送走姜尚三人,欧阳朔的事情还没忙完。 安置好一班文臣,调整完相关人事,是只此战善后的第一步,跟着是如何安置一班武将,以及周、宋、秦、唐四队。 降将之中,秦有王翦、王贲⽗子,唐有李、侯君集、尉迟敬德以及程咬金四将。其中又以王翦以及跟李靖并称的李最強,⾜可堪当集团军统领一职;王贲、侯君集次之,尉迟敬德跟程咬金再次之。 尤以王翦之才,就是当个一战区统帅,也能胜任。 再就是四国降军,其中周军六十五万,宋军三十八万,秦唐各五十万,合计两百零三万大军,除宋军稍次,其余皆可称之为精锐。 如果全部裁撤,实在太惜可。 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