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4/4页)
的道理!” 柳云风体贴地拉拢丁柔身上的披风,转头对他道:“他是累坏了,经过昨天一整天的劳碌颠簸,对于初次坐骑的人来说,肯定非常辛苦。昨夜又是初次露宿,难免不习惯,难得的是不曾听他有所抱怨,只是这会儿他怕是再也撑不下去了。” 欧阳羽纶翻了翻白眼。“喂!我又没说他打盹不行,你干嘛唠唠叨叨说了一堆,一副好生不舍的样子。你呀!对那些名门闰秀若能有待他一半的好,今儿个就不用狼迹天涯了!”欧阳羽纶不以为然的说着。在他看来,小丁是缺少磨练,凭小丁的机伶,若再加以训练,想必日后定有一番成就。 柳云风经他这么一说,心头竟无由地翻腾起来!想起今早的画面他还余悸犹存。 一早他与羽纶到四周探勘地形,没想到才一会儿的工夫,竟差点失去小丁。 当时他回到扎营地没见到小丁,正担心着他的安危,居然就瞥见他落水的画面。 那时他完全凭着直觉飞身接下他。现在想来还是冷汗涔涔。若是当时他晚一步…他紧闭上眼,不愿再多作深想。 柳云风警觉到欧阳羽纶正投以好奇的眼神,连忙掩饰地斥道:“你少胡扯了,小丁怎可与姑娘家相提并论!” 欧阳羽纶不以为然地耸耸肩,小丁虽不是姑娘,可他也不像个男人! ☆☆☆ 三人于傍晚下榻湖北戴家沟,他们先找了一处客栈休息。刚吃过饭,欧阳羽纶便提议到外头看看。 柳云风见小丁一身疲惫不堪,便要他先行休息。于是丁柔上了楼,欧阳羽纶及柳云风则外出了。 丁柔一到房间,便吩咐店里小厮提几桶热水上来。机不可失,趁着两位爷都不在的时间,赶紧梳洗一下! 柳云风及欧阳羽纶于市集之上观察当地的民情风貌。正在闲逛时,瞧见一家店,客人络绎不绝。抬头一看,牌匾上有“怡情坊”三个大字。柳云风视而不见,走了开去。 欧阳羽纶又将他拉回来。“咱们进去凑凑热闹!” “没兴致。”柳雪风不理会他,转身想走。 “别那么扫兴,走啦!看看何妨。”欧阳羽纶说着便自个儿走了进去。 柳云风摇头苦笑,只得随他入内。才一进门,便被悠扬琴声所吸引。抬眼一瞧,见阁楼上有位姑娘正在抚琴。琴声缓缓宣泄着哀怨,声声扣人心弦,令人闻之动容。 当下,柳云风对烟花之地竟有如此纯净的乐声惊异不已,早忘了先前的排斥,与羽纶一同入座。 一位女侍端来一壶茶,两人皆感惊奇,难道此处不卖酒?欧羽纶正欲开口发问,女侍即巧笑道:“两位爷是生面孔,应当不是本地人,所以不明白本店规矩,本店只可品茗,不可饮酒,只许听琴,不许扰人。” “哦!有这般规矩?倒属罕见,想必店家是位风雅之人。”柳云风赞赏着。 女侍与有荣焉地回道:“回禀两位爷,阁楼上抚琴的正是我家主子!” 两人同时望向阁楼,更为惊奇!没想到店家会是位女流之辈,而且还是位貌若桃花眉如柳的美人! 只见阁楼上人儿拨动琴弦,轻唱道:“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卖女得钱都纳税,病鼻虽寒聊免缚。去年衣尽到家口,小女临岐两分首…” 欧阳羽纶听得动容,有感而发:“看来又是官租之累的受害人!” 柳云风也起怜悯之心,叹道:“年年强收租金,压得百姓直不起身!可悲啊!”阁楼上的美人这时也注意到来了两位生面孔,于是朝柳云风及欧阳羽纶点头微笑,以琴声表达欢迎之意。 “好一个奇女子!”欧阳羽纶赞道。 这时,陡然自门外走进一个差役,直往阁楼上去。差役对着姑娘大声吼叫:“不是告诉过你,不可唱这些蛊惑民心的曲儿,怎么老说不听!看来我不封你的馆,你是不知收敛!”说着便举起刀将琴弦划断! 欧阳羽纶看不过去,飞身上阁楼,打落差役手中的刀。“从未听说连唱个曲也得受限制。想不到这儿的地方官竟是这般欺民!” 唱曲的姑娘不慌不忙的站起,朝差役屈膝一笑,再由袖口拿出五两银子交到差役手中“这位官大爷,您别忙着生气!我这就听您的话,不唱便罢。听说邻家客栈酒菜均属一流,您不妨先到那儿小酌几杯。切莫扰我客人失了兴致!” 差役看看手中的银两,压下声音朝她说了些话,便自行离去。 那姑娘随即转身,朝出手相助的欧阳羽纶欠身微笑。此位爷一脸刚毅,满身正气,一看便知是个侠义之人。“谢谢公子相救!” “哪儿的话!我倒没帮上什么忙。” “不!肯为我等出面已属不易,爷定是位性情中人。不知可容翩翩为爷奉上一杯茶,以聊表谢意?” “岂敢、岂敢,姑娘这边请。”说着便领着她,走向柳云风的座位。 坐定后,翩翩边冲着茶边解释道:“想必两位公子是从外地来的,所以对本地不熟悉。这里的地方官是位冬烘先生,所以只得由着差役为所欲为,其实说穿了,他们也不过就是要酒喝,顺他便罢!”她莫可奈何地笑笑。 欧阳羽纶听她这么一说,反倒不好意思起来,原来是自己多事了。 柳云风问:“这么说,像今天这种情况时常发生了?” 翩翩点点头“不足为奇!这儿的百姓除了要缴租、要还债,更要忍受种种额外的剥削。” 欧阳羽纶听得义愤填膺。“这太过分了!” 翩翩笑道:“只怪朝网不振,莫怪地方官昏庸。” 此话一出,两人皆对眼前这位姑娘敬佩三分。有此大思维,绝非一般百姓所能领悟,想必是经过一番寒彻骨,方能体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