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2页)
第一章 【第一章】 西汉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秋,彭城 刘解忧伫立在云龙山上,一手牵马,一手拢住被山风吹乱的长发。 她英气迫人的目光,越过广袤无际的平原田畴,望向西北方的云雾。 彭城是当代名城,这里没有险峻雄伟的高山、没有奔腾呼啸的河流,却是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尽管作为罪臣之后,失去了她渴望的尊严和自由飞翔的天空,但她喜欢这里淳厚的民风,和朴素无华的山水,更喜欢知心的朋友。 可是,她就要走了,要远离故土,去那天之一方…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堂姊的歌声隐约在耳畔响起,她迎风仰首,深深地呼吸着家乡的气息。 金风送爽,骏马长鸣;苍穹高远,大地辽阔,从不曾有过的拳拳乡情,激荡在胸臆中。 “郡主…” 身后传来急切的呼唤,克制住起伏的情绪,解忧缓缓转过身,看到侍女冯嫽策马奔来,她娟秀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微笑。 “嫽儿,你总是能找到我。” “是的,可也让奴婢找了好久呢。”冯嫽跳下马。 “听说常公子来了,我去客栈看望他,一时忘了跟你说。”解忧解释,却在看到侍女阴郁的目光时略感吃惊。 冯嫽可是个天塌下不愁,地垮掉不忧的姑娘呢! “怎么了?是为我离府生气吗?”她关切地问。 “不,奴婢不会生郡主的气。”冯嫽喘着气。“奴婢是为郡主忧虑,陛下已经决定,要把郡主远嫁西域了!” 解忧给她安抚的一笑。“这个,我们不是早就猜到了吗?” “那时只是猜测,可今天…”面对郡主的坦然,婢女双目红了,揉着眼睛哽咽。“朝廷使者已经奉皇帝诏令到了楚王府,要郡主尽快进京觐见陛下,还说送亲队伍和嫁妆已经备妥,只等郡主一到,即择日启程…郡主根本没有退路!” “常公子已经把这事告诉我了。”解忧平静地安慰她。“我没想过退路,该发生的事迟早会发生,你不必为此难过。” 侍女恍然大悟。“对啊,常公子是郡主的好朋友,在京城和西域,都有很广的人脉,他一定是听说了这事,特意来见郡主的。” “是的,常公子闻讯赶来,送我良弓名剑,还给我很好的忠告。”解忧看看马背上的弓箭微笑。“能有这般雪中送炭的朋友,真令我不虚此生。” 听到她略带感伤的语气,冯嫽默然无语,她深知郡主是有感而发。 郡主出生前,她的祖父──楚王刘戊,因参与“七王之乱”被杀。 先帝为保楚元王宗祀,而赦免了尚未成年的郡主的父亲,但从此,他受尽排挤和猜忌,终日谨小慎微、郁郁寡欢,在郡主出世不久后自尽身亡,王妃随后也忧郁去世;尚在襁褓中的郡主,由乳母抚养长大,一直生活在先人的阴影下。 幸运的是,悲惨的命运和冷酷的环境,没有让美丽的郡主,变得像她的双亲那样怯懦畏缩。 苦难磨练了她的意志、锻炼了她的体魄,让她变得独立、开朗而坚强。 在饱受冷落的日子里,她从不自暴自弃,而是寄情于书斋绣楼、武猎赛场,并结交了不少出身清寒,却志向高远的朋友,智勇双全的常惠,就是其中一个。 成年后的解忧,读书骑射、针线女红无所不精,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佳人,可惜因背负家丑,才会芳龄十九仍无婚配;如今乌孙王求亲,陛下将郡主许了去,从此远赴西域,更不知凶吉如何… “嫽儿,朝夕相处十二年,今后,我们还能相见吗?” 正沉思时,解忧的低语令她一惊,想起还没将诏书内容告诉郡主,于是忙说:“当然能,皇帝诏令郡主的随身侍女,一并陪嫁乌孙国。” “真的吗?”解忧惊喜地问:“你和芷芙,愿意随我去吗?” “我们当然愿意!”冯嫽毫不犹豫。“自从被卖进楚王府,嫽儿就没离开过郡主,今后也不想离开!芷芙也说,如果五年前不是郡主救了她,她早就随她爹爹命丧黄泉了;所以,今后郡主去哪里,嫽儿和芷芙,就跟去哪里!” “太好啦,有你们在,我什么都不担心了!”解忧开心地说。 十六岁的冯嫽虽为奴隶出身,但聪慧勇敢,又因自幼陪解忧习文而善阅读、有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