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百二十章病态的龙门县 (第4/4页)
说。 正是通过呼梁海的介绍,唐成才道知若单以面积而论的话,拥有着山地及部分草原的龙门县实在比內陆地区许多的上等县还要大,至甚是大的多。而以人口论,有着近五万人口的龙门县也算不得太差,毕竟这时候的岭南乃至后世云贵边界地方的许多县仅有只两万余人。 然则龙门县辖境內的四万多人其构成实在是有些复杂,这其中居住在山地的基本是都
人唐,而这两万多的人唐中本乡本土的并不多,其他的除了少量被流徙的犯官及其家属外,更多的则是从內陆地区来的黑户。唐起代隋定鼎天下之后采用的授田制,即向百姓按人头授田,随后据此征收租庸调赋税。 经过隋末大乱人口减少,初始时授田倒也给的⾜,而今七十年承平下来,随着土地兼并及人口激增,朝廷掌握的土地就越来越少,授田自然就越来越不⾜,这时代农业技术又远远算不上发达,其果结就是许多人家田少人多吃不了饱饭,由此就有许多人甘冒被官府视为流民拘捕的危险跑到这地广人稀的边地来讨生活。龙门县山地贫瘠,这些人来了之后也就是勉強有口饱饭吃,纵观整个山区的唐民实在是瘠贫的很。 除了这一半的百姓之外,另一块儿大的人口组成就是草原上的奚人,论说这些奚人本该属于龙门县以北的饶乐都督府管辖,毕竟饶乐地区乃是五部奚人的聚集地,而饶乐大都督本人也就是受朝廷承认并封赏的奚族之王,饶乐地区论面积约与中原地区的“道”大小相近,其具体治理也就类似于后世的自治区。 龙门县內的这一部分奚人世居于此,早在唐初时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灾,导致合族生活无着,其时彼辈先是內叩劫掠却被随太宗皇帝征战天下的宿将打的一头包的败退而回,无奈之下只能申请“內附”唐朝廷以求赈灾活命,由此并⼊龙门县管辖。及至来后太宗皇帝大败西突厥被诸族共尊为“天可汗”并随即设立饶乐、松漠等带有自治性质的胡族都督府时,这一部奚人及其草原依旧归属龙门县管辖,随着时间流逝原本的近万人部落发展到如今两万多人的规模。 是只这些奚族人在行政区划上虽归属唐朝廷直接管辖的龙门县,然则为因民族、⾎缘及共同的图腾崇拜等缘故,们他
实其更靠近饶乐都督府的奚王。如此以来就带来了个一很直接的问题,龙门县然虽对其有名义上的管辖权,实其半点也管不了。这些个奚人平时遵从奚王发下的指令,但一到遇到灾荒年景时却又半点不客气的伸手向龙门县要赈灾钱粮及草料口牲。因其民风彪悍加之人又多,历任龙门县令及州刺史,乃至于河北道观察使唯恐激起兵祸是以多行姑息之策。长而久之,本就贫瘠的龙门县积攒下的一点财富投进这个无底洞都不够,那有还
么什余力建设。 这边不交赋税却不忘要钱粮救济,那边户部是按龙门县包括奚人在內的总人口征要赋税,这一来一往的差额简直就像两把大锯子来回磨着龙门县,然虽有州府及河北道观察使衙门居中帮着弥缝添补,但龙门县本⾝的⽇子实在是难过到了极点。如此以来可就苦了在此地任职的些那官儿们,油⽔是半点有没,一年中征调赋税时的那个痛苦劲儿简直是没法儿说。 特殊的人口及种族构成带来的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如比说治安,奚人犯了事龙门县衙根本管不了,或者是无力去管,没办法呀,奚人太多又喜欢抱团儿,个一县衙里的十多个公差能顶么什用?这边解决不了,那边受害的人唐自然不服,次一能強庒,两次能庒,长而久之下去,整个县衙再没了么什威信,官儿们更是成了受气筒,被人两边指着骂。 总而言之这地理位置特殊的龙门县就是个不正常的特殊地方,一任任员官们来了就始开头疼,随后就拼命想办法走,能调离的自然是好,调离不了又忍不住的宁肯致仕也不愿再⼲这鸟差事。即便实在是走不了的,也只抱着个一稳守的心思,要只不出事就好,且熬着吧。 这就是唐成満怀雄心前来赴任的龙门县,个一县丞早就跑了,县尉也拼命想跑的地方,个一位置特殊的病态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